文明焕新景 奋进新征程——六安市精神文明建设纪实

来源:六安市民网 责编:六安市民网发布 阅读:83 发布:昨天 17:02



  5月23日,北京传来喜讯!六安市摘得“全国文明城市”桂冠,并作为全国文明城市代表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发言。这标志着我市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。 

eb4e49bc4d354ed4b371022dd0926575.jpeg

  自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,这座镌刻红色印记、浸润绿色生态的城市,以全民共建为号角,以创新实践为引擎,以实干为笔、民心为墨,在皖西版图上绘就从内而外的蜕变图景。从市井街巷到广袤乡村,文明创建如燎原星火,点燃城市发展的新动能,道德模范引领风尚,文明实践浸润心田,城市更新重塑肌理,红色基因注入血脉,勾勒出一幅全域同频、全民共享的时代画卷。 

德耀皋城,精神星河璀璨闪耀 

f880fa86d42bc18d3f4b8f8739c2b866.jpeg

  行走在六安“好人路”上,一块块展板诉说着凡人善举的动人故事,引得家长带着孩子驻足品读。市民李梅分享道:“每次路过这里,孩子都会认真读这些故事,还说长大了也要做好事。”在六安,好人精神如春风化雨,浸润着城市的每一处角落。 

  为让好人精神深入人心,六安创新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。“好人路”成为市民身边的道德地标;“‘码’上学好人”小程序让学习好人好事触手可及;《六安好人周周见》等专栏通过多元平台,让好人故事走进千家万户;模范好人微宣讲活动将道德讲堂搬到社区、学校、企业。2024年,六安2人获评“中国好人”,1人当选2024年度法治人物,4人当选“安徽好人”,1人获评安徽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,1人荣获安徽省“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” ,更有80人被评为“六安好人”。222人次模范好人获得慰问,21.11万元关怀资金传递城市温度。“好人有好报”的价值导向,激励着更多人投身道德实践,文明的种子在六安不断生根发芽,推动着基层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。 

实践深耕,文明沃土繁花似锦 

38881776d9b1e24e878c3bdacbcb9195.png

  “以前一到周末就发愁带孩子去哪儿,自从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亲子阅读、手工制作等课程,不仅孩子们有了去处,我们家长也跟着受益,社区氛围越来越融洽。”家住裕安区鼓楼街道的王女士谈及社区变化,深有感触。这样的变化,正是六安文明实践扎根基层、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。 

  漫步六安城乡,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,悄然浸润着千家万户。2024年,全市交出亮眼答卷:累计开展13.36万场次文明实践主题活动,覆盖388.87万人次,真正实现群众需求与文明实践的精准“对接”。通过推进“311”示范项目创建,41个五星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脱颖而出;2213个实践点、基地与广场星罗棋布,3个“幸福邻里”文明实践综合体成为居民温馨家园。尤其在19个试点社区,家长学校、老年学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融合,2600余场课程惠及7.8万人次,让“一老一小”在知识与欢乐中共享文明成果。 

  作为红色沃土,六安更将精神传承与文明实践深度交融。依托4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,“举旗帜·送理论”专题“七进”宣讲走村入户;“乡村名嘴说”用方言土话讲透理论,“春风雨‘六’”思政品牌以鲜活案例润泽心田,“强国复兴有我”主题活动掀起全民热潮。1.6万余个“学习强国”乡村大喇叭,每日定时奏响党的创新理论“好声音”,让“大道理”化作“家常话”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从理论宣讲到文化惠民,从非遗传承到假期托管,一项项实践活动既富“红色底蕴”,又沾“泥土芬芳”,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品质,让文明实践成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,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。 

共建共享,幸福家园焕新绽放 

3db1b3cddda93ddd4c451d62b5105fe8.jpeg

  “过去买菜得绕半个城区,现在下楼走两步就是敞亮的智慧农贸市场!”家住金安区东市街道的张阿姨指着整洁有序的市场,笑意盈盈,“电子屏实时公示菜价和农残检测结果,还有公平秤随时复核,咱老百姓拎菜的手都更踏实了!”这样的便利,正是六安以民为本推进城市建设的鲜活写照。 

  六安始终将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理念融入血脉,把群众满意度作为丈量文明创建的标尺。自2021年起,城市建设的“幸福答卷”徐徐铺展:1座城市公园、9处口袋公园串起绿色生态廊道,226.53万平方米绿地与8公里城市绿道让市民推窗见景;65条新建道路贯通城市脉络,50条背街小巷、59个老旧小区完成“逆龄焕新”;12座公共停车场新增10089个车位,40座配备无障碍设施的公厕彰显人文关怀;10个智慧农贸市场与18个升级改造的传统市场,让“菜篮子”既新鲜又安心。此外,38处“最美街巷”“最美小区”与12个“席地而坐”城市客厅,更将精致生活融入城市肌理。 

  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上,六安以“绣花功夫”精雕细琢:创新打造“皖美红色物业”,让党建引领为物业服务注入“红色动能”;24个农贸市场专设自产自销区,架起农户与市民的连心桥;468个小区4407组充电桩、33855个充电插口,解决电动车“充电难”;1.33万平方米破损楼体重焕新颜,51.8万辆电动自行车规范上牌、7.5万辆三轮四轮车有序备案;3700余处“空中飞线”规整入地,119处“城市窟窿”变身绿地游园,85处围挡拆除后透出盎然绿意。 

  科技赋能更让城市管理如虎添翼。“雪亮工程”的“智慧眼”24小时守护城市安全,线上线下联动巡查机制让问题无处遁形;“六安市文明城市创建信息管理平台”以“接单—派单—销号”闭环模式,高效处理2.6万余个民生诉求;8400余辆搭载蓝牙感应技术的共享电动车,精准划定停车区域,根治“乱停乱放”顽疾。从市容市貌到民生细节,从传统治理到智慧升级,六安正以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,让城市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,既有“颜值”更显“温度”。 

  从城市到乡村,从街巷到社区,文明创建让六安实现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脱胎换骨,从“颜值”到“气质”的全面提升。如今的六安,是道德模范辈出的温暖之城,是文明实践活跃的活力之城,是群众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,更是红色精神传承的信仰之城。站在新的起点,六安将继续以文明为笔,以创新为墨,在皖西大地上描绘更加绚丽的文明画卷,让幸福之花常开不败,让文明之光照亮未来。(杨子) 

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

使用道具 举报

相关推荐
六安市民网 http://www.i0564.com/
皖ICP备2020021017号-1 |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381号
广告服务热线:0564-3336078 | 运营技术支持:金裕文化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64-33360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