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湾村的春天,竟是如此吸引人!

来源:六安市民网 责编:六安市民网发布 阅读:46 发布:4 小时前

“来,看这边,看这边!”4月18日,春光明媚,44岁的大湾村民、红色讲解员张琪一边为游客讲解着大湾的红色文化,一边充当摄影师为他们拍照留影。
  

“这是本地产的高山竹笋和野菜,您可以买回去尝一尝。”村里70多岁的“脱贫之星”陈泽申面对游客询问,热情地介绍着。
  

“刘先生,已经为您预定好一间套房,您到时候直接来办理入住就行。”民宿管家程本俊放下电话,匆匆走进后厨调整菜单,为客人预定的农家宴添上时令野菜羹······
  

四月的大湾,层峦叠翠,杜鹃盛放,乡间小道游人如织。
  

2016年4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考察,与乡亲们共商脱贫大计,山村干群也从此踏上了追梦之旅。
  

九年后的今天,新老大湾人悄然“出镜”:他们是红色推荐官、是农特产品“形象代言人”、是民宿管家、是“身兼多职”的大湾旅游工作人员······从昔日贫困山村变身“中国特色村”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“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”······山村的嬗变带来一系列奇妙的连锁反应,新老“身份”交织的大湾人,既是乡村振兴的亲历者,也是幸福生活的追梦人,见证并参与着大湾村的美丽蝶变。
  

“每位村民都是大湾名片”
  

“每位村民都是大湾名片,我希望传递给游客的是老区人民的真诚、热情和善良。”1981年出生的张琪,是大湾村基湾组人,九年来,随着大湾旅游热度的攀升,她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思想上也在不断转变。
  

“以前我干过品茶师、茶艺师,后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,我便考了讲解员证。”张琪告诉记者,虽然是大湾村民,但自身文化水平有限,学习讲解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,关于大湾的红色历史和文化,她是一次次进入实景场地演练,经过反复背诵复习和变通,才有了现在的熟能生巧。
  

“有的游客对大湾的红色历史感兴趣,我就重点讲历史文化内容,有的游客想听听大湾的发展史,我就从2016年4月24日说起······”张琪说,做导游不仅要讲解好大湾的故事,还应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情绪价值,让他们不虚此行。“这几年我接待过许许多多南来北往的游客,我根据游客的不同,给他们讲不一样的大湾故事,后来他们都成了我的微信好友,在朋友圈,我们互动频繁,这也是我最为自豪的事情。”
  

在大湾村,比张琪更忙碌的是汪达海。上午忙着炒茶,下午兼职导游,得空还带领村民排练文艺节目。1970年出生的汪达海不仅是大湾村村民、茶厂老板,还是村艺术团团长、村里的红色推荐官。记者入村采访遇到他时,他正举着小红旗,带领一支30多人的外地旅游团在村里参观。
  

“大家看,这里就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村干部群众交谈的地方······”汪达海的普通话中带着金寨乡音,让人感觉朴实而亲切。“我每次向游客讲解大湾,自豪感与幸福感都会油然而生。”汪达海说,进入四月份,平均每天他都能接到两至三场讲解,这样的节奏会一直持续到11月。当天忙完最后一场讲解,已是下午5时,汪达海摘去麦克风,快步赶往村部,那里还有一场文艺排演等着他。
  

“如今生活富裕了,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。”汪达海说,明显感觉到这几年村民参与、观看文艺节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,而他自己也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,眼下这样的生活让他忙碌、充实和幸福。据悉,近年来,大湾村年均开展村晚村歌展示、摄影大赛、美食大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10余场次。自2019年起,连续七年举办大湾“村晚”,创作70余个优质节目,累计600余人次参加演出,获评国家级“村晚”示范展示点,入选《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汇编》。
  

“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赢”
  

“各位老板,我这儿多出6位客人住不下,能协调一下吗?”
  

“正好,我这边还空着三个标间和一个大床房。”
  

4月初,大湾村村民王新云家的新云客栈接待了一波20人的旅行团,可是自家只有10个房间,一次性接待不了,又“不甘心”让客人走,焦急中王新云想到了今年3月份成立的花石乡民宿联盟,在群里发一条信息,很快问题就得到了解决。
  

“在大湾,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和民宿加起来有64家,然而前些年,大多单兵作战,一旦遇到临时供求难题,游客的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,在大家的呼吁声中,花石乡民宿联盟成立了。”现年40岁的程本俊是叶集区人,2021年来到大湾村,先后在携程度假农庄和春山·湾留居民宿负责酒店运营。
  

“当时来大湾的时候我一方面惊叹小山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,另一方面也看到村民开办的民宿大多较为低端,民宿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。”在酒店行业干久了,程本俊对大湾民宿规划和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。花石乡民宿联盟成立后,程本俊被推选任会长。
  

民宿联盟的成立,既能及时协调互帮互助,解决游客食宿问题,也让广大民宿经营者愈发团结。成立不到两个月,民宿联盟就让大家尝到了甜头。4月12日,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行40多人来大湾村开展团建,5家民宿共同承接了此次接待工作,让客人乘兴而来,满意而归。
  

“现在已有20多家民宿加入民宿联盟,大家端着大湾旅游的饭碗,越干越有劲。下一步民宿联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,比如针对有中高端住宿需求的游客越来越多的现状,需要引导民宿对硬件、软件进行提升,同时坚持使用好的食材,让游客吃得好,住得好。严格把控民宿的服务和卫生,统一标准,规范经营。”谈及民宿联盟未来打算,程本俊的思路逐渐打开。“我已经是大湾的一份子,希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大湾的故事讲好,让来到这里的人都爱上这片土地。”程本俊说。
  

“青春历练,我们的梦想在这里启航”
  

五一前,大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理人李磊和他的青年团队比往日更忙了,除了政务接待,大家还要随机当好讲解员,同时兼顾驾驶员、安全员、保洁员、宣传员、演职人员等角色,小伙伴们都戏称自己是“六大员”。
  

2001年出生的山西临汾女孩朱丹妮,通过2024年安徽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者计划来到大湾村。从初来乍到时的胆怯惶恐到今天的干练稳重,大湾给了她成长的勇气和底气。
  

“我平时主要参与讲解工作和文艺活动主持,因为对这里不熟悉,刚开始讲解时十分生涩,游客偶尔提出一些问题我都答不上来。”朱丹妮说,后来为了提升讲解水平和技能,她多次参与培训,利用空闲时间与村民交流,逐渐了解大湾村的点点滴滴。如今的她,已经能自如地进行深度讲解。截至目前,她已经完成了50多场讲解和文艺节目主持,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  

“来大湾后才发现,原来这里有这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。”朱丹妮感慨道,对大湾这片土地从陌生到熟悉,如今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淳朴而又现代的地方。在大湾这片土地上接受过锻造和成长,朱丹妮对自己的未来也更加信心满满。
  

“大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,但是真正开始运营是从2024年7月开始,前期主要是负责政务接待。”李磊告诉记者,2024年,来大湾的游客越来越多,大湾景区启动国家4A级景区创建,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,花石乡从6个村分别抽调一名年轻的后备干部,加上李磊,组成7人公司。
  

“说是公司,实际上我们是非营利性的,主要为游客提供各种便民服务,确保景区畅通有序。我们公司的每个人有相对分工,但是基本上所有的工作大家都做,游客需要更多地了解大湾,我们就会为他们讲解,驾驶观光车带他们游览,空闲时我们又要开展保洁、交通秩序巡逻,遇到排练文艺节目少个人,那我们这个‘90后’团队肯定要出个人。总之,就是要给游客服务好。”李磊笑着说。2024年,大湾村接待游客70万人次,综合收入超9000万元。
  

从贫困村到“绿水青山·红村大湾”的乡村旅游品牌,从2016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到2024年的299.7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从7120元到21538元······如今,新老大湾人在好山好水中尽享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生活,并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,汇聚成大湾村幸福家园的温暖力量,激励着大湾前行。


来源|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


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

使用道具 举报

相关推荐
六安市民网 http://www.i0564.com/
皖ICP备2020021017号-1 | 皖公网安备34150202000381号
广告服务热线:0564-3336078 | 运营技术支持:金裕文化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64-3336078